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023年工作总结-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

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023年工作总结

作者:段玄锋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   

特殊教育语言智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聚焦面向听障人士的手语机器翻译、面向孤独症儿童的人机智能对话、面向言语障碍儿童的语言智能训练三个方向,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家把脉谋发展。“请进来指导”邀请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顾定倩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王厚峰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中国残联“残疾人事务”智库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何侃教授;四川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大学蒲亦非教授等在手语、孤独症、语言智能方面的权威专家先后到校指导实验室工作,为实验室的发展把脉定向。二是“走出去学习交流”为准确把握语言智能研究新方向、聚焦研究重点和热点。实验室承办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UDL+AT应用校长论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校校长和学者交流科技辅具与通用学习设计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协办了在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KDD China 2023高峰论坛”暨“KDD Summer School”,学习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赴电子科大参加“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暨数字赋能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论坛。金澎教授受邀赴新加坡参加第 24 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CLSW2023),并担任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段玄锋受邀参加成都市锦江区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做《孤独症之谜》主题报告。张梅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2023年全国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介绍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经验以及实验室研究成果。三是加强政企校协同发展实验室与乐山市残联接洽校地合作共建事项,助推残疾人语言智能康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图科信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到校洽谈孤独症儿童语言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开发项目。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支持实验室开展融合教育学校质量评价工具研究。上海七维研究院资助重实验室开展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师的在职培训。德国多普福教育集团国际学院到校沟通大健康领域下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

(二)建章立制保发展。一是建团队做好人员保障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进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和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并设专职副主任1名、办公室主任1名、科研助理1名,专兼职科研人员近60名。聘任四川大学蒲亦非教授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何侃教授担任实验室兼职教授,组建了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委员会,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周激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雁教授、北京大学王厚峰教授领衔的学术委员会,为实验室的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建制度做好工作要求重点实验室先后制定了《实验室日常运行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重点实验室的科学有效运行。三是投经费,做好财力保障今年学校为实验室提供了50万运行经费,13万团队建设经费(建设周期3年,共40万),支持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今年学校投入97万元用于实验室采购包含GPU服务器在内的科研仪器,加上各种经费配套及奖励,学校今年为实验室投入超200万元。四是建场地做好场所保障学校将特殊教育大楼D栋共1858平米,整体划归实验室使用。

(三)真抓实干促发展。一是狠抓科学研究出成果柔性引进何侃教授,成立孤独症儿童人机智能对话研究课题组,开展孤独症儿童人机互动训练研究。柔性引进蒲亦非教授,成立手语法学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深入开展该领域研究,以期为聋人提供法律领域手语机器翻译服务,为聋人开展普法教育。与电子科技大学任亚洲副教授,联合开展手语聚类和识别研究,成果已投稿人工智能国际顶级学术会议CVPR。与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合作开展特殊儿童语言训练研究。截至目前,重点实验室成功申请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基金项目1项、2023年度中国残联研究课题2项、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市厅级项目9项、横向课题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7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具体而言,以手语机器翻译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手语语料库建设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机器翻译研究。第一构建面向手语机器翻译的大规模连续中国通用手语语料库。针对当前手语机器翻译语料库规模太小、场景单一、多样性差等问题,实验室拟构建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上乘的中国连续手语语料库,并对全世界开放,以推动手语机器翻译发展。为了提高语料库构建效率,自主研发了“国家通用手语—文本双语对齐语料库建设管理系统”一套。第二构建手语孤立词识别语料库LSNU-ISL-1000。课题组针对当前手语孤立词识别难以落地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国家通用手语的手语孤立词识别语料库LSNU-ISL-1000(1000 Isolated Sign Language words created by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该语料库基于第四版国家通用手语词汇表,从维基百科中进行词频统计,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00词。然后选出了10位熟练掌握国家通用手语的学生(包括8位聋生和2位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进行拍摄,总共包含10000个手语视频。该语料库已被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语计算团队采用。目前,实验室正在构建完整的国家通用手语词语料库(包含通用词汇和学科词汇)。在手语孤立词识别领域,实验室2023年发表和录用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三研发了中国手语词典(乐师版)。为了推广“手语普通话”,实验室研发了基于Android的中国手语词典(乐师版)。该工作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目前已经完成Alpha版本的开发,解决了手语查询、数据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实现了3542个常用手语词在线查询。该项目正在进行第二轮迭代开发,实现15381个手语词的在线查询,以及基于人工智技术进行手语视频反向查询的功能。目前,该软件正在进行集成测试,预计12月中旬进入内测后,在全国推广。二是巧借学术交流把方向举办四川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运行工作推进会,推进全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和规范运行;举办四川省2023年学前智力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省级规范化培训班,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及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推动特殊教育康复型人才培养。举办四川省融合教育质量提升培训,邀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享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建议。邀请北京大学王厚峰教授、特殊教育领域专家到校开展学术报告8次。三是推动人才培养现成效培养特殊教育和语言智能领域研究生16人、本科生30余人,其中10人通过考研实现学历晋升;指导学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6项,其中国家级立项7项,省级12项。四是开展社会服务见真章先后前往成都市、眉山市、广元市、绵阳市、宜宾市、自贡市等地区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调研,了解各地特殊教育办学情况、残疾学生学习康复等情况,并撰写相关报告提交教育厅、省残联。开展四川省残奥会比赛手语翻译服务约150小时;开展乐山大佛景区手语志愿者服务,为社会大众普及手语;开展四川省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为50余名听障人士考取普通话资格证提供专业服务。针对孤独症等60名特殊需要儿童开展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动作康复、语言康复等训练,服务时长2000小时;向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康复机构提供咨询服务50余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实验室将继续发挥特殊教育语言智能领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持续做好顶层设计,重点抓落实推进研究出成果。2024年工作要点主要有(表1):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支持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力争产出高级别原创性成果,促进特殊教育语言智能领域新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加快重点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高水平建设,加强与政企校合作开展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通过科研项目支撑培养特殊教育语言智能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继续做好面向残疾学生及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机构等单位的专业支持,不断提高残疾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社会融合,享受美好生活。